摘要: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 清代順治通寶滿漢文式小平滿漢原上美品,拍賣成交價格1998美元。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一位皇帝,年號“順治”。于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時生于盛京,為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第九子,母為孝莊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順治七年,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去世,很快十四歲的順治帝開始親政,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宮內,時年二十四歲,遺詔傳位于第三子玄燁,即康熙帝,葬于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孝陵,廟號世祖,謚號:體天龍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中國的古錢幣收藏帶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古錢幣收藏中還蘊含著中國的書法文化。中國的古錢幣是非常多的,順治通寶到目前的幣型都沒有確定,我們在市場上區分順治通寶主要是靠它的背紋,順治通寶根據背紋被區分為五種,這也就是我們在市場上常常說的“五式”。


此枚為圓形方孔的銅幣,其形狀外法天內法地,取義精宏。錢面直讀“順治通寶”四字,錢背鐫滿文,字跡清晰,十分美觀。整幣以精銅鑄造,品相完好,十分精致,包漿渾厚溫潤,字體端莊規矩,筆畫圓潤工整,為難得一見的精品。背面東字,經歷了一些古代戰亂、品相還可以。
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幣。順治通寶是清代流傳較早的錢幣,由于清朝的東局大樣錢幣罕見稀少,同時順治通寶,也是作為清錢所見最早的,具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被譽為“清錢之始”亦不為過。未來升值空間龐大。
順治通寶成交價格
順治通寶花錢,上美品,拍賣成交價格USD 3819美元,拍賣專場為SA2017年5月加州(#28)-中國錢幣,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
清“順治通寶”背“十一兩”(直徑:47.4mm),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51750。

清“順治通寶”背滿“寶”漢“原”小平樣錢一枚,直徑29mm,極少見,極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9200。

清“順治通寶”背左“延”(直徑:25.5mm),美品,拍賣成交價格RMB 4370。

清代順治通寶滿漢文式小平滿漢原上美品,拍賣成交價格1998美元。


此外愛藏網不單單只拍賣此產品,還有其他更多的藏品也在此APP上出售,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
清朝銅錢順治通寶值多少錢 順治通寶投資前景如何
古幣順治通寶值多少錢 古幣順治通寶收藏建議
順治通寶銅錢價格多少 順治通寶銅錢收藏建議
順治通寶發行背景及相關來歷介紹 順治通寶具有什么收藏價值
順治通寶有多少個版別 順治通寶未來會升值還是會貶值
順治通寶收藏風險大不大 順治通寶背一分當十型大錢貴不貴
五次貨幣改制鑄就了五種形式的順治通寶錢,這就是聞名于世的順治五式。順治通寶的背文有五種不同的樣式,所以順治通寶,又被稱為是順治五式。
在清朝歷史當中,順治通寶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因為它的出現形成了清朝的統一貨幣。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古錢幣真假鑒定較難,市場泥沙俱下,各種各樣的贗品順治通寶說不定就在身邊,一定要多留點心眼,謹慎對方,以免在交易過程中調入對方的陷阱,得不償失。
順治通寶值多少錢?雖然該古錢幣的鑄造歷史悠遠深長,但當初的設計理念也絲毫不遜色,該古錢幣的設計反應了當時的時代氣息,從圖片上我們不難看出,該古錢幣的一面是鑄造著“順治通寶”四個大字,另一面則是寫著相對應的文字,例如寫著“戶-厘”等滿文。
順治通寶多少錢一個?下面是順治通寶的圖片介紹。盡管順治通寶在市面上的保有量比較大,但是當中也夾雜了很多渾水摸魚的假貨,所以大家在進行收藏選購的時候一定要多注意辨別真假錢幣。
順治通寶主要為小平錢,少數折二、折十大錢,按背文變化和鑄行階段可分為五式。“順治五式”在明清錢幣演化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清軍入關之后,清政權、南明政權、農民起義軍政權之間爆發的一系列大規模的戰爭。
順治通寶是我國清朝錢幣,清朝作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王朝,在其近三百年的統治中,法定貨幣還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順治通寶是清朝開國皇帝順治帝統治時期所使用的法定貨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可以說對于收藏者而言,價值不菲。
順治通寶背面圖片大全 順治通寶的市場價格
在其入關后,將貨幣流通變為順治通寶。史料記載,順治規定順治通寶的銅錢成色為七成紅銅,三成白鉛,實即黃銅,一千文為一串。我國清朝的錢幣重量一直不斷變化,也導致了順治通寶樣式不一。 清代順治通寶單字記式小平背宣上美品,拍賣成交價格USD 335美元。
順治通寶銅錢價格 順治通寶的圖片
它是明清易代之際,云南官方制錢中樣式獨特的品類。從其錢廓、穿口和鑄工等方面來看,均帶有明顯的明末云南銅錢鑄造工藝之遺風。本文結合相關史料,對順治通寶“云·一厘”錢的鑄造情況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