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48年的一天,英國人阿塞在酒吧看見一位記者用別針在郵票上打洞,從而輕松把郵票撕開。他立即把這種巧妙的方法推薦給英國郵局,這就是齒孔郵票的起源。 齒孔度數(shù),簡稱齒度,是表示齒孔的量度,以度為單位。
1840年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在英國誕生時,郵票是沒有齒孔的。郵局用剪刀將幾十枚連成整張的郵票一張張地剪開,既麻煩又不容易裁剪整齊。
▲五星水印 ▲古幣水印 車工2元有幾個版別以及1960年2元紙幣單張價格: 大家所熟知的車工2元一共只有兩個版別,根據(jù)水印的不同,可以分為五星水印和古幣水印。
如果經(jīng)常留意郵票市場的藏友應(yīng)該是不難發(fā)現(xiàn),郵票市場中的編號郵票價格極其貴,畢竟編號郵票的發(fā)行量并不大,這也驗證了物以稀為貴這個道理。 發(fā)行日期:1972.7.10。 規(guī)格:52*31mm,40,有背膠。
老王是位“紅色收藏”愛好者,尤其偏愛紅色題材的郵票,雖然已收齊了全套“文”字系列和編號系列的新舊郵票,卻仍鐘情品相好的“文革”散票或套票。
第一、郵票買回來就不管? 在市場上流通過的郵票,常常會吸入濕氣,如果買回來就馬上套上塑料護(hù)郵袋,濕氣就悶在里面散不出來,一段時間后郵票更容易發(fā)黃發(fā)霉。 如果是在潮濕季節(jié),我們應(yīng)該怎么對郵票進(jìn)行干燥呢?
暗記,在人類從事的各種活動,尤其是在政治軍事斗爭中常常被頻繁運用,頗具神秘色彩。拙見如次,文句中倘有謬誤,誠盼同好公開斧正。雖然這種措施仍被一些人冠以“暗記”之名。 上述郵品中的“SG”“QL”和“2”等屬“隱蔽標(biāo)記”確定無疑。
郵票印刷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色、漏色等現(xiàn)象屬于印制瑕疵,這類郵票一般都被當(dāng)作廢品處理掉。但偶爾也會有極少部分從印刷廠流出,被一些集郵者視為難得的變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