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而后來中蘇關系惡化,加上此幣又由是為蘇聯代印,因此為了防止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偽鈔”,擾亂我國金融秩序,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在1964年4月14日起在一個月內限期收回。
在我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有一張特殊的存在,也是我國人民幣發行歷史以來唯一一張特殊面值的紙幣,那就是1953年三元人民幣,又稱是蘇三幣,1953年三元人民幣是中國唯一發行的3元人民幣,在以前如果有人說中國有發行過3元面值的紙幣相信都沒人會信,但其實早在半個世紀以前,我國就發行了這張1953年三元人民幣,它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張3元紙幣,收藏意義重大,如今在收藏市場上,1953年三元人民幣價格也非常的高。
1953年三元人民幣整體顏色為淡綠色,長16厘米,寬7.2厘米,正面的兩端各有“叁圓”字樣,下面標著“1953年”,正上方為“中國人民銀行”六字,中間是井岡山龍源口石橋圖景,石橋周圍的花邊為深綠色,中間的底紋為黃色,紙幣的背面圖案是花紋和國徽,中間有漢、維、蒙、藏四種文字。縱觀1953年三元人民幣在國內錢幣收藏市場上的價格一路走高,目前其收藏價值已遠遠超過自身票面價格的幾千倍(價格受品相的影響,價格不同),成為了所有錢幣收藏愛好者及投資者夢寐以求的幾枚錢幣中的一枚,而其中更以“全品”最受青睞。
1953年三元人民幣價格如下:
名稱 價格
綠3元 8000-15000
(市場行情浮動較大,價格僅供參考,精準定價還是要看當天價格為準)
為什么1953年三元人民幣價格這么高其實主要是因為以下這個原因:
當時蘇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當時蘇聯的盧布常用“三”的面額,有三盧布的硬幣和三盧布的紙幣。當時也正是我國全面向蘇聯學習的階段,所以在第二套人民幣在1950年開始規劃設計的時候,也借鑒了盧布的面額體系。這才有了這張1953年三元人民幣的誕生。
而后來中蘇關系惡化,加上此幣又由是為蘇聯代印,因此為了防止蘇方利用手中的印版印制“真版偽鈔”,擾亂我國金融秩序,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在1964年4月14日起在一個月內限期收回。并在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使用,也因為中蘇關系惡化時,1953年三元人民幣銷毀的較全,因此其存世量極少,如今到了收藏市場上,成為收藏市場上的焦點,在收藏市場上占據了無可替代的收藏地位。
對1953年三元人民幣防偽鑒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第一、看紙質--真幣甩起來有金屬質感,手感粗糙,假幣則沒有。
第二、看幣面花紋/線條--正反兩面的實心五角星花紋水印清晰,幣面紋路摸起來有凹凸手感,反面字體“圓”下用紫光燈可看見隱藏的實心五角星。整張幣面的線條在放大鏡下清晰分明,連續完整。
第三、看是不是鋼印流水號--真幣流水號摸上去也是凹凸手感,紅色字跡清晰,無外擴現象,假幣流水號則手感平滑,字跡不清。
第四、最后可以從顏色上來辨別,真幣顏色柔和,而假幣整體顏色會偏深或偏淺。假幣的出現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的了三元的火熱程度,但是只要我們多留點心眼,不要貪圖一點小便宜,掌握鑒定知識,就可以讓假幣無處遁形。
1953年3元人民幣-綠三元真幣
目前收藏市場上舊版紙幣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和喜歡,收藏價格也在不斷上漲,但是存世量大小是不一樣的,收藏價格自然也是不一樣的,畢竟收藏市場上一直都是奉行物以稀為貴為基本原則的。
在第二套人民幣中,53年5角紙幣就是一塊會發光的金子,早晚都能夠創造驚喜。或許大家會發現,同版人民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為什么只有這款人民幣的發展行情不是那么好呢?
我國現在已經發行到第五套人民幣了,前三套已進入收藏市場,一九五三年五元紙幣隸屬于第二套人民幣,對收藏愛好者來說,一九五三年五元紙幣價格有著很好的市場行情,藏友們大多數都非常樂意收藏這張紙幣。
專家也提醒過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紙幣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對紙幣保持好,特別是防水防潮防霉等一系列措施,在拿取和觀賞時也要小心,也許會在一個不經意間的小過失就會影響日后紙幣的發展價值。
1953年十元紙幣,因其采用的顏色是偏暗的黑色,所以也稱“大黑十”。 不可否認,1953年十元紙幣有過輝煌的發展歷程,漲勢驚人。
所以這個3元幣還有一個文雅的名字,叫“蘇三幣”。 罕見3元人民幣價值4萬元 蘇三幣于1953年印刷,1955年3月1日正式發行,1964年5月15日停止收兌和流通,前后共歷經了9年時間。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全品三元人民幣每張價值約4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