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乾隆時期,是清代的鼎盛時期,前后60年,工、戶二部和各地方局鑄造了大量的錢幣,其鑄造量高居請朝十代之首。 4:大制錢 寶武局 1:大制錢. 2:方頭通大樣 3:細緣缶寶大字 寶晉局 1:大寶晉 2:寶泉手大樣
乾隆時期(1735年~1795年),是清代的鼎盛時期,前后60年,工、戶二部和各地方局鑄造了大量的錢幣,其鑄造量高居請朝十代之首。對乾隆版別收集愛好者來說,相對稀有的有:
寶泉局
1:方頭通大樣(直徑25毫米以上)
2:缶隆大樣(直徑25.8~26.5毫米)
3:缶隆角頭斜雙點通開貝寶(直徑25.5毫米左右)
4:缶隆角頭單點通(直徑23.5~25毫米)
5:缶隆角頭斜雙點通背出頭寶(直徑24.5毫米左右)
6:大字小乙(直徑25~25.8毫米)
7:單點通大樣背出頭寶(直徑26.8~27.8毫米)
8:其他超過一般同版1毫米以上的大樣
寶浙局
1:大制錢(直徑26.8毫米以上)
2:角頭通正字隆(直徑25.5毫米左右)
3:角頭單點通滿文卷尾寶(直徑25.5毫米左右)
4:角頭雙點通背長滿浙(直徑25.8毫米左右)
5:角頭雙點通背橫點浙(直徑24.5毫米左右)
6:毛筆體闊緣(25~-26.3毫米)
7:桂手浙(25毫米左右)
8:工頭雙點通滿文卷尾寶橫點浙(25毫米左右)
9:生字隆(直徑25.2毫米左右)
10:正字隆背長浙(直徑24毫米左右)
寶蘇局
1:大制錢(直徑27.2毫米以上)
2:寶泉手大樣(直徑26.8以上)
3:廣穿長寶蘇(直徑26.1毫米左右)
4:廣穿大字(直徑26毫米左右)
5:遒勁大字(直徑26.5毫米左右)
6:桂手蘇(直徑24.5毫米左右)
7:長通闊字(直徑26毫米左右)
8:闊字短通(直徑26毫米左右)
寶云局
1:低頭通非枝首(25.5~26毫米)
2:廣貝寶大字(25~~26.5毫米)
3:廣貝寶小字(25.5毫米左右)
4:大制錢(直徑27 .5毫米以上)
5:大乾(直徑24毫米左右)
6:金隆(直徑25.8毫米左右)
7:川手云(直徑25毫米左右)
8:桂手云
寶廣局
1:大寶廣
2:方頭單點通大樣(25.2毫米)
3:方頭雙點同異書背出頭寶(24毫米左右)
4:大制錢(27毫米以上)
5.寶泉手大樣(26.3毫米)
6:桂手廣
寶桂局
1:闊緣大樣(26.5毫米以上)
2:寶泉長通寶手背垂足桂。
寶川局
1:大制錢(直徑27毫米以上)
2:大寶川(直徑25.2毫米左右)
3:闊緣大樣(直徑26~-26.3毫米)
4:接郭
寶黔局
1:大寶黔(直徑25毫米左右)
2:狹阜(直徑25.2毫米左右)
3:角頭通缶寶
寶福局
1:角頭雙點通細緣大字(直徑24.5毫米左右)
2:大制錢(直徑26.3毫米以上)
3:角頭雙點通背卷尾寶
寶直局
1:寶泉手大樣(25.5毫米以上)
2:異書背出頭寶
寶陜局
1:大寶陜
2:寶泉手中字大樣(直徑25.7毫米以上)
3:巨字大樣(2.6毫米以上)
4:寬字正乙
寶南局
1:生隆大樣背異滿文
2:方頭通背短寶
寶昌局
1:蘇手昌
2:角頭單點通大樣(直徑25毫米)
3:寶泉長通寶手寬通。
4:大制錢(直徑27毫米以上)
寶武局
1:大制錢.(直徑27毫米以上)
2:方頭通大樣(26.5毫米)
3:細緣缶寶大字
寶晉局
1:大寶晉
2:寶泉手大樣(25.7毫米以上)
而對于乾隆通寶的雕母來說,由于存世量較少,對于制作的每一個環節都擁有精工細作,因此乾隆通寶的雕母收藏價值較高,一般一枚大約在五萬元左右。另外乾隆通寶的母錢價值也是不低的。
通過這樣一枚銅錢,人們不僅可以領略到清朝時期的歷史文化,也能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審美風格,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乾隆通寶銅錢大多是以黃銅與青銅作為鑄造的材質。并且其種類也多達上百種之多。
乾隆通寶是銅質的錢幣,在當今收藏領域發展的很不錯。經過一番加工之后,乾隆通寶的母錢會更加精美,只不過還是會看到一些小小的痕跡。對于價值高的乾隆通寶母錢來說,沒有修整加工的痕跡,品相很高。 在乾隆通寶的樣錢中,質量很高也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乾隆通寶版式花樣很多,但大多數乾隆通寶的面值卻不是很大,絕大部分為小平錢。由于乾隆通寶的發行時間比較長、生產量極大并且發行時間與當今時間的差距較短,所以大多數錢幣價值低廉。因此,乾隆通寶在未來的收藏界,其價值不可小覷。
與其他的古錢幣的不同之處就是,這枚乾隆通寶是乾隆在位期間,唯一發行的一枚錢幣,所以它的收藏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而反觀愚帳中所藏,卻有一枚折三形制的乾隆通寶錢。上手展目,乾隆通寶此錢清晰的顯示出其乃鎏金貌相。乾隆通寶直徑32毫米余,重12克余,相對較為厚重。乾隆通寶而觀其字形字意,可見書法端莊,筆劃有力,布局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