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元通寶的鑄造,開創了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從而結束了錢幣以重量為錢文的歷史,開始向抽象化、符號化轉軌。這是繼秦始皇統一中國貨幣后又一次重大貨幣改革。“錢”,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
中國的貨幣,自秦始皇滅六國之后才真正得到統一,象征著“天圓地方”圓形方孔的“秦半兩”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錢幣的初步成熟,是中國貨幣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自此之后,錢幣成為古代中國貨幣的基本形式,以重量為錢幣名稱的銖兩錢幣(如秦半兩錢、漢三銖錢,五銖錢等),通行后世,流傳了700多年,直至唐武德四年開元通寶的發行。
開元通寶錢始鑄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銖錢。武德四年(621)七月,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徑八分,重二銖四絫,積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開元通寶的鑄造,開創了我國貨幣史上的一個新紀元,從而結束了錢幣以重量為錢文的歷史,開始向抽象化、符號化轉軌。這是繼秦始皇統一中國貨幣后又一次重大貨幣改革。“錢”,從此成為重量單位,十錢一兩的進位制由此誕生了。

有唐一代近三百年始終通行開元通寶,五代、宋初均有大量鑄造,清雍正年間兩廣偏遠地區的市面上還有大量“開元通寶”流通,時清廷特準以“雍正通寶”兌換。而由此開創的通寶元寶幣制,一直流傳了1300多年,袁世凱洪憲稱帝仍在發行新幣,民國成立后才告廢除。


開元通寶版別價格 開元通寶的價格圖片
開元通寶背月有什么歷史故事 開元通寶背月價格多少
白銅開元通寶特點及介紹 開元通寶鑄造背景
早期開元通寶值錢嗎 開元通寶小頭元是什么
開元通寶什么時候鑄造流通的 開元通寶錢文設計風格
為何會鑄造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圖片及市場價值分析
開元通寶背上月有收藏價值嗎 開元通寶投資分析
會昌開元背字稀有度排行 所謂的會昌開元背字指的是它屬于會昌開元通寶的這個范疇,在背面位置有融入文字,所以它必須要滿足所有開元通寶的共同屬性,必然為圓形方孔錢,正面位置有寫著開元通寶等字樣。
開元通寶錢文四字由于不斷的修模,演化而變得大小不勻稱,文字書體意境無一氣呵成之勢,而是錢文四字各自為態了。開元通寶一般直徑;24至25毫米,穿寬;6.5至7毫米,郭厚;1至1.5毫米,重3.5至4.2克。
“開元”意為“開創安定富裕的美好生活”。南北朝時期成書的道教經典有《太上老君開天經》。故“開元通寶”制詞,除顯性意義外,尚有隱性意義層面存在。
早期開元通寶輪廓深峻,文字精美。在樣式上,初唐開元通寶光背無文,中唐起錢背開始有星、月及其他紋飾,晚唐會昌開元則在錢背面加上錢局所在地名。
雖然唐玄宗李隆基曾使用開元作為年號長達29年,但開元通寶錢仍然不能稱為是年號錢。開元通寶“形”延續了自秦以來的方孔圓錢,“制”基本延續了漢以來的五銖錢重。因此開元通寶被稱為我國貨幣史上三大錢系之一。
從《舊唐書》的記載中看,規范讀法是“開元通寶”。但也能從記載中了解到有些人將錢文讀成“開通元寶”。兩處的“開元”均指開國,開辟新紀元之意。故可見讀成“開元通寶”有文史依托,顯得自然。
唐朝開元通寶 唐朝開元通寶值多少錢一枚
唐朝開元通寶這枚古錢幣現在值多少錢呢?開元通寶不僅唐朝鑄行了,其他朝代也鑄行了開元通寶,不同朝代的開元通寶特點是不同的。愛藏平臺目前有不同的開元通寶在進行競拍,很多還沒有結拍,感興趣的藏友可以去參與競拍。
開元通寶背文特點特征 開元通寶價格及圖片
第二種是鑄有錢幣鑄造的地名,如三國蜀漢的“直百五銖”錢,背文有一鑄造頗為規范清晰的“為”字。該“為”字,即表明錢幣的鑄造地是益州犍為郡。因此,可以認為“開元通寶”錢背的“仰月紋”當是一種兼具裝飾和爐別的記號。
開元通寶有什么離奇歷史故事 開元通寶鑄造原由
宋王《野客叢書》卷第8“徐彭年謬論”條說:“世傳徐彭年《家范》,率多謬論,開元錢一也。謂明皇時,有富民王元寶,因命鑄錢司皆書其名,遂有元寶字。舉世皆以為寶也。其后又云通寶。此錢背有指甲文者,開元皇帝時鑄,楊妃之爪甲也。 宋人葉大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