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0.4.13,影寫版,有背膠。此后不久,鑒真逝世,享年76歲。所以后世對于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以及留下來的奉獻精神一直都代代傳誦,并且成為了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1980.4.13,影寫版,有背膠。孫傳哲。北京郵票廠。
3-1、3-3: P11*11.5, 40*30mm,50(5*10)。
3-2: P11.5*11, 30*40mm,50(10*5)。
3-1為“揚州鑒真紀念堂”,以寫實的手法繪錄下這座紀念堂的外廊和前面的草坪,表明中國人民仍懷念這位偉大的文化使者。
3-2為“鑒真大師像”。
3-3為“鑒真東渡船”,重現(xiàn)了鑒真東渡日本的艱難情景。當時中國航海技術還不發(fā)達,東渡日本并非易事。據(jù)記載,唐天寶元年(724年),應日僧榮睿和普照的邀請,鑒真開始東渡日本,十一年里他曾五次受挫折,由于長期奔波,積勞成疾,雙目失明,但他仍不動搖。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和獻身精神,成為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鑒真(688—763),本姓淳于,揚州江陰(今江蘇揚州市)人。中國唐代高僧。自幼出家,14歲住揚州大明寺,后到長安、洛陽游學深造。他宣揚“戒律”,精通“三學三乘”,對佛經(jīng)有很深造詣。他26歲開始講授戒律,46歲即獲“授戒大師”稱號。唐朝時,中國與日本文化貿(mào)易交流十分頻繁,日本派出一批遣唐使到唐朝的京都——長安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唐朝也有一些仁人志士東渡日本,傳授中國文化和文明,鑒真和尚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對中日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公元763年春,鑒真的日本弟子們?yōu)樗袼芰艘蛔鹋c真人同樣大小的乾漆坐像。此后不久,鑒真逝世,享年76歲。
1980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將供奉于奈良市唐招寺的鑒真大師像運回中國巡展。為了慶祝這一友好行動,中國郵電部于1980年4月13日發(fā)行了這套《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郵票。
這套郵票發(fā)行于1980年4月13日,展現(xiàn)出來的是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該郵票共有三幅圖畫分別為揚州鑒真紀念堂以及鑒真大師像和鑒真東渡船,從圖中可以看出揚州鑒真紀念堂的建筑頗具中國古典特色給人一種非常大氣蓬勃的感受,同時鑒真東渡船也重現(xiàn)了鑒真東渡日本的艱難場景,雖然在當時我國的航海技術還不夠發(fā)達,所以東渡日本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雖然鑒真大師東渡日本的時候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挫折,同時由于長期的勞累奔波造成雙目失明,但是他堅強的意志仍沒有動搖他東渡的決心。所以后世對于鑒真和尚的堅韌意志以及留下來的奉獻精神一直都代代傳誦,并且成為了中日文化史上的佳話。
這枚郵票發(fā)行于1991年5月10日,為中國的影寫版郵票,齒孔數(shù)為P11×11.5,大小為40mm×30mm。
1979.12.21,雕刻版,有背膠。孫鴻年、高品璋雕刻。雖然一代偉人已經(jīng)逝世,但是他永遠的活在了人民的心中,這套郵票的發(fā)行就很好地為斯大林作出了緬懷和紀念。
這套郵票發(fā)行于1985年9月1日紀念了西藏自治區(qū)成立20周年,該郵票共有三幅圖畫,分別展現(xiàn)出了3個不同的主題層面很好地表達出了西藏自治區(qū)的地大物博,同時也展現(xiàn)出了我國豐富的民族藝術文化特色,該郵票的圖畫描寫的非常生動形象并且具有特色。
為了記錄下杜鵑花開的盛景,為了表達對于杜鵑的喜愛,中國發(fā)行了T162 杜鵑花郵票。這枚郵票發(fā)行于1991年6月25日,是中國膠板郵票的一枚,十分便于儲存。這組郵票由中國著名有牌設計大師曾孝濂之手,畫面細致,布局合理,十分適合每位郵票收藏家收藏。
1980.3.15,影寫版,P11.5, 52*31mm, 40。郵票題為“飛天”。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是中國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群眾團體,簡稱“中國科協(xié)”,于1958年9月由“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lián)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普及協(xié)會”兩個團體合并而成。
“各國議會聯(lián)盟”是由各國議員組成的國際組織。1922年通過新章程,改稱“各國議會聯(lián)盟”。1983年12月8日,中國通過了加入各國議會聯(lián)盟的決定。此后,每屆大會都有中國人大代表團參加。
T152 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第三組)
令各位郵票收藏家十分高興的是,這組郵票分為4枚,分別介紹了中國不同方面取得的成就。整組郵票由中國知名的郵票設計大師陳曉聰設計,對象選取典型,十分適合各位郵票收藏家收藏。
J60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繪畫藝術展覽紀念
1980.10.8,影寫版。 (3-1)、(3-3):52mm×31mm,40。 (3-2):31mm×52mm,40。 3-1為“黃山云海奇觀”,原畫為中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劉海粟所作。藝術表現(xiàn)手法為中國傳統(tǒng)畫的“潑墨法”,將黃山云海描繪得煙云浩渺、群山蒼蒼、意境深遠,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