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民政府繼承國父遺志,為肅清反革命勢力,完成國民革命,民國15年7月9日于廣州誓師北伐,蔣公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上,民國17年全國統一。紀念郵票以蔣總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國徽為圖案。
郵票介紹:
國民政府繼承國父遺志,為肅清反革命勢力,完成國民革命,民國15年7月9日于廣州誓師北伐,蔣公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上,民國17年全國統一。紀念郵票以蔣總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國徽為圖案。
蔣介石,浙江奉化人,名中正,字介石。在日本加入同盟會。1922年,陳炯明叛變,他奉孫中山電召由滬赴粵到永豐艦隨侍孫中山。1924年,蔣回國后任黃博軍官學校校長。1927年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清黨”。同年與宋美齡結婚。南京國民黨政府成立后,歷任國民政府主席,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和行政院長。1936年西安事跡后,被迫同意實行第二次國共合作,聯合抗日。1938年當選國民黨總裁。抗戰勝利后,于1946年7月發動全面內戰。1949年1月,被迫下野;12月10日,由成都乘飛機逃往臺灣。1950年3月任臺灣“國民黨政府總統”,堅持“反共復國”,同時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一中一臺”和“臺灣獨立”,1975年4月5日,在臺北病逝。著有《西安半月記》,《中國之命運》等。
價格最貴者為1元紅票,單枚現市場價新票500元,舊票每枚230元。(僅供參考)
發行日期:1929.4.18(民國18年)
齒孔度數:14
印刷版別:雕刻版
圖幅:24x30
全張枚數:100(10x10)
印刷:北京財政部印刷局
(37) 蔣介石像 1分 桔黃
(38) 蔣介石像 4分 橄綠
(39) 蔣介石像 1角 深藍
(40) 蔣介石像 1元 深紅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郵政最初設計以中國地圖為主圖的郵票,后因袁世凱要印本人肖像郵票而停印。兩套從 1分至5元各為12枚,面值與刷色均相同。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清朝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遭受日本殖民地統治五十年的臺灣省才歸還祖國,1945年10月25日在臺灣舉行受降式。1947年中華郵政發行“臺灣光復”紀念郵票2枚。主圖為臺灣地圖。
1943年,國民黨頑固派第三次反共高潮時,蔣介石就任國民黨政府主席。主圖為蔣介石像。 民國32年8月1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后,經中國國民黨第5屆中央委員會第11次全體會議議決,推舉當時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公中正繼任,于民國32年10月10日就職。
葬事籌備處在幾百份陵墓設計方案中,選中了青年建筑設計師呂彥直的方案。整個建筑群占地130平方公里,氣勢宏偉,莊嚴肅穆。畫面主圖為中山陵墓紀念堂正面圖,上端飄帶中列“孫總理國葬紀念郵票”幾字,一般稱為“國葬紀念”票。
1928年,奉系軍閥張作霖任陸海軍大元帥,就職時發行紀念郵票。至民國17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伐直趨北京,張氏于撤退途中,在皇姑屯車站中日本人預埋地雷身亡,此票即停售。
1941年,中華郵政在香港“中華版”、“大東版”、“港烈版”等普通郵票上加蓋“中華民國創立三十周年紀念”字樣發行。 當時郵政總局雖已西遷,惟陷區郵政奉令維持,仍接受政府指揮。
民紀27 郵政紀念日郵票展覽紀念郵票
1978年3月20日,清代政府批準海關擴大辦理郵務。因此,中華郵政以3月20日定為郵政紀念日。1948年為紀念我國開辦現代郵政及首套郵票發行七十周年,在南京、上海舉辦郵票展覽會。有齒票和無齒票各兩枚,刷色略有不同。
民紀14 中國國民黨五十年紀念郵票
1894年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倡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 1919年正式成立中國國民黨。從興中會創立算起,到1944年為五十周年。票面以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遺像為圖案。
民紀18 蔣主席就職紀念郵票
1943年,國民黨頑固派第三次反共高潮時,蔣介石就任國民黨政府主席。主圖為蔣介石像。 民國32年8月1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后,經中國國民黨第5屆中央委員會第11次全體會議議決,推舉當時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公中正繼任,于民國32年10月10日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