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3年,美國、英國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平等新約”,“廢除”了在中國的某些已為日本奪去而不存在了的特權。1945年,中華郵政為此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中國地圖、蔣介石像及中、美、英國旗。紐約美國鈔票公司以雕刻凹版印制,另以膠版套印國旗紅藍2色。
1943年,美國、英國和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平等新約”,“廢除”了在中國的某些已為日本奪去而不存在了的特權。1945年,中華郵政為此發行紀念郵票一套。全套共6枚。主圖為中國地圖、蔣介石像及中、美、英國旗。
發行日期:1945.7.7(民國34年) | |
齒孔度數:12 | 印刷版別:雕刻版 |
圖幅:39x29.5 | 全張枚數:100(2x5x10) |
印刷:紐約美國鈔票公司 |
北伐成功,政府遵照國父遺囑,致力于不平等條約的廢除。等抗戰發生,我國在國際間地位提高,民國30年美國首先表示愿放棄在華特權,修改不平等條約,雙方且經換文。太平洋戰事爆發,我國與反侵略各盟國并肩作戰。民國31年10月10日美、英兩國政府同時通知我政府,自動放棄在華領事裁判及駐軍等特權,并愿依平等互惠原則改訂新約,至民國32年1月11日,中、美、英3國分別在華盛頓及重慶兩地簽訂中美、中英平等新約,同年5月20日互換批準書后,正式生效。
紀念票圖案左邊上半部為中國地圖,旁立和平神,手執火炬,光芒照耀全國,下繪中、英、美3國國旗,右邊盾形框內,為蔣中正主席肖像,下端花框內第2行「民國32年」,地圖上并刊「1943」,為簽約年份。紐約美國鈔票公司以雕刻凹版印制,另以膠版套印國旗紅藍2色。
國民政府繼承國父遺志,為肅清反革命勢力,完成國民革命,民國15年7月9日于廣州誓師北伐,蔣公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上,民國17年全國統一。紀念郵票以蔣總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國徽為圖案。
1923年,曹錕賄選獲任總統,同時公布中華民國憲法,中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一套。 民國12年10月10日,北洋軍閥曹錕賄選獲任總統,同時公布其一手造成之「憲法」,并發行紀念郵票。因該項「憲法」為北京天壇開會制訂,故以天壇祈年殿為郵票中心圖案。
1947年,中華郵政為國民黨政府制定的“新憲法”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國民大會堂。 民國35年11月15日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12月25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1939年,中華郵政為慶祝美國建國一百五十周年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中國地圖及中美兩國國旗。 美利堅合眾國于1776年7月4日宣布獨立,1789年施行憲法。地圖及邊框系雕版凹印,國旗紅藍兩色用膠版套印,每枚郵票下邊均刊有「美國鈔票公司」六小字。
除由南京、上海、北平、廣州、漢口各郵局發售少量外,余均照票面值售與該團,由該團加價轉售于集郵人士,所得盈余,即作為補助該團之經費。
1930年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譚延闿病亡。1933年,中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譚延闿像。票面中央印譚院長遺像,上端左右2角分印數值,像下橫列篆書「譚院長紀念郵票」7字,別無其他花紋文字,圖案簡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