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二套人民幣10元有“大白邊”的稱號,它的名字起源于大片白色邊紋的設計,當然其中也是因為這樣的白邊才使得這個十元紙幣成為中國貨幣發行歷史上最大尺寸的紙幣。正是這樣的原因,這大白邊10元的名字才得以流行。
據悉,第二套人民幣發行于1955年3月份,并于1964年停止流通。 相對于第一套人民幣來說,第二套人民幣具有比較多的特色。而令第二套人民幣價格一路飆升的價格推手就要數其中的珍品品種了。
53年三元紙幣正面印有以深綠色為花邊,以黃色為底紋的井岡山龍源口石橋的,正是新中國在1955年三月發行的三元紙幣,到目前為止還是只唯一的一張三元面額紙幣。
真正在1953年發行的5份紙幣,除了羅馬數字之外,還有七位的阿拉伯數字,市場上俗稱為長號版。 到了后期因為市場的需要,重新印制的5分紙幣雖然圖案設計都保持不變,但有一點明顯的特征,就是原來的阿拉伯長號不見了,只剩下羅馬冠字號的。
2、三位羅馬冠字,七位阿拉伯數字號碼,俗稱長號劵;沒有阿拉伯數字號碼的,則稱無號劵。 1953年2分紙幣價格 1953年2分錢幣正面有羅馬冠字和七位數字的價格約為200元;1953年2分錢幣正面只有羅馬冠字沒有數字的價格約為50元。
但事實卻是,1953年五分人民幣價格的價格早在幾年前已經開始穩步上升,未來會漲到什么樣的底部我們不得而知。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1953年五分人民幣還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是因為在1964年的時候,,我國開始對這套人民幣采取只收不出的政策,到了1970年的時候,就發布了正式收回這套人民幣的決定和通知,經過時間的流逝,這期間也有一些損毀,所以現存量更是少之又少,想要找到這枚紙幣,真是難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