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其它四等錢,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準京師寶源局鑄錢,其它各省再次停鑄。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而不只是為避諱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
洪武八年,發行“大明寶鈔”紙幣,規定大明寶鈔每貫合銅錢一千文或值銀一兩,寶鈔四貫合黃金一兩。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明朝為推行紙幣的流通,當年就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錢局的鑄錢。到第二年全部停鑄銅錢。明朝洪武十年,又恢復寶源局與各省錢局鑄小錢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鑄。洪武二十六年,改變錢制,重新鑄五等錢,按洪武元年鑄行規定,后又改銅錢每文重一錢兩分。其它四等錢,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準京師寶源局鑄錢,其它各省再次停鑄。
洪武通寶背一錢,小平未流通 ,22.8mmx2.0mm,藏品價格:110元
洪武通寶背面的價格: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桂一” 320元
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廣” 6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3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二錢” 1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豫” 4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京” 100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北平” 8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濟” 5500元
洪武通寶楷書折二背“桂二” 400元
據湖南常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吳二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
但當時銅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廢錢和舊銅鑄造,因銅質復雜,純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寶”成色不一的情況。它是洪武通寶錢文最小的版別之一。
史書上曾多處記載明初朱元璋的愛民事跡。此洪武通寶牧牛錢就品相而言,其外廓寬厚,字體也是結構莊重、嚴謹,筆畫比其他牧牛錢粗重挺拔有力、氣度非凡,為一人手筆當非朱元璋莫屬。朱元璋是個鐵腕人物,膽敢私寫其名號鑄私錢者,是要犯滅族之罪的。
而在錢幣上既稱寶又有紀重,并且是有系統、能成套的方孔圓錢,則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鑄的洪武通寶紀重錢。郭死后,他統率其部,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封號。
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永樂通寶錢中也有折三大錢,但傳世僅一枚,為孤品,此錢史書上并無記載,而且當時正禁止用銅錢,應屬試鑄品并未發行。我國曾在西沙群島的一艘明代沉船上發現了永樂通寶錢萬余枚。
明洪武年間鑄錢,局地較多,版式繁復。而在林林總總的洪武錢中,譜載洪武通寶背濟折三型錢,較為珍稀。 展目此枚洪武鉛錢,鉛質無疑。這一書體書意正是洪武錢之典型,無疑無邪矣。
洪武通寶背觀音三畜花錢價值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洪武通寶此品種錢幣愛藏網正在0元起出售,不僅有洪武通寶這個品種,愛藏網也有更多的古錢幣出售,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
洪武通寶背三錢值多少錢 洪武通寶背三錢市場價值
洪武通寶品種非常多,價格差異較大,不同的品種的價值不同。洪武通寶背三錢銀錢乃為開門,沒有保留從此品的綜合品貌品質來看,這枚洪武銀錢,應該是一品精模初鑄的樣錢,可能為特鑄。洪武通寶三錢也是其中之一。洪武通寶三錢有一定的存世量,但是并不算田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