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96年我國正式開辦國家郵政,至1946年為五十周年。中華郵政原擬發行紀念郵票,因發行過遲,將開辦國家郵政五十周年改為郵政總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于1947年發行。于是印發紀念郵票,稱為「中華民國郵政總局成立50周年紀念」。
1896年我國正式開辦國家郵政,至1946年為五十周年。中華郵政原擬發行紀念郵票,因發行過遲,將開辦國家郵政五十周年改為郵政總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于1947年發行。全套共5枚。
發行日期:1947.12.16(民國36年) | |
齒孔度數:12 | 印刷版別:雕刻版 |
圖幅:31.5x22或22x31.5 | 全張枚數:(1)(4)(5)300(6x5x10); |
(2)(3)300(6x10x5) | |
印刷:紐約美國鈔票公司 |
明清以前我國已有郵驛制度,遠溯至3000余年前周代,早先設有驛站,根據光緒22年二月初七(民前16年3月20日)總理衙門原奏開辦郵政章程中,曾有「通商各口設立外局」及「京都總稅務司署中之寄信局則改為郵政總局」之議,當日奉批依議。由此推算到民國35年3月20日為50周年。于是印發紀念郵票,稱為「中華民國郵政總局成立50周年紀念」。此票在國外印制,圖案更改多次,外匯管制辦法中途變更,結匯困難,到第二年年底,開始發行。
全套5種面值,分繪3種圖案:
100元:以地球(地面繪我國地圖)及飛機、火車、輪船為圖案,以示今日世界各地,新式交通工具之聯絡,交往日趨迅速頻繁。
200元及300元:繪運郵汽車一輛行駛于沿山公路,另有郵差一人,背負郵袋,徒步行走于崎嶇山徑。
400元及500元:「中華民國郵政總局成立50周年紀念」16字分兩直行列于票的中央,將票面等分為兩部分,右半幅繪飛機1架,左半幅繪帆船1艘。
以上5種票面均刊有「1896」及「1946」兩個年份,且以「50」兩字作邊框,寓50周年之意。
1872年,洋務派官僚李鴻章創辦招商局,為官督商辦性質的輪船公司,也經營民用船運。由于外商輪船公司的排擠和內部的腐敗糜爛,發展得非常艱難緩慢。1948年,中華郵政為紀念招商局創辦七十五周年,發行紀念郵票一套共4枚。
1947年,中華郵政為國民黨政府制定的“新憲法”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國民大會堂。 民國35年11月15日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12月25日通過中華民國憲法。
1946年,中華郵政為國民黨政府召開的所謂“國民大會”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南京國民大會堂。后來決定于民國35年11月12日舉行,又延期到15日,在南京國民大會堂正式揭幕,出席代表1300余人,討論憲法案,于12月25日全部修正通過。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一套。主圖為國民黨旗幟和蔣介石像。8月15日,日本天皇頒布無條件投降敕令。 50元,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橫縫漏齒。
1936年,為宣揚國民黨政府鼓吹的,以“禮、義、廉、恥”為口號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中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一套。 1元 中繪燈塔1座,塔光外射,塔身刊「禮、義、廉、恥」4字,塔下繪新生活運動標志。
1945年,中華郵政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特發行紀念郵票一套。 孫中山先生于民國14年3月12日,因肝病在北京逝世,嗣移靈國葬于南京紫金山,至民國34年3月12日為20周年,以其于13年冬途經天津時所攝肖像為圖案,發行紀念郵票1套。
民紀6 國民政府統一紀念郵票
國民政府繼承國父遺志,為肅清反革命勢力,完成國民革命,民國15年7月9日于廣州誓師北伐,蔣公中正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上,民國17年全國統一。紀念郵票以蔣總司令肖像、嘉禾及青天白日國徽為圖案。
民紀24 臺灣光復紀念郵票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清朝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遭受日本殖民地統治五十年的臺灣省才歸還祖國,1945年10月25日在臺灣舉行受降式。1947年中華郵政發行“臺灣光復”紀念郵票2枚。主圖為臺灣地圖。
民紀22 國民政府還都紀念郵票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戰場節節敗退,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國民黨政府內遷到重慶。1947年,中華郵政發行紀念郵政一套。民國35年4月30日國民政府正式頒布還都命令,5月4日蔣中正飛抵南京,政府各首長亦先后抵達,5月5日起國府正式在南京恢復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