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舊唐書》的記載中看,規范讀法是“開元通寶”。但也能從記載中了解到有些人將錢文讀成“開通元寶”。兩處的“開元”均指開國,開辟新紀元之意。故可見讀成“開元通寶”有文史依托,顯得自然。
從《舊唐書》的記載中看,規范讀法是“開元通寶”。但也能從記載中了解到有些人將錢文讀成“開通元寶”。從字面意義上講,兩種讀法都有道理。但從文史依托上講,“開元通寶”讀法中的“開元”一詞最遲在東漢初年時就已經出現。東漢初期著名學者,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文章中屢次提及“開元”一詞。他在《漢書·李尋傳》中寫道:“漢興至今二百載,歷紀開元,皇天降非才之右,漢國再獲受命之符。”他還在《東都賦》中寫道:“夫大漢之開元也,奮布衣以登皇位。”兩處的“開元”均指開國,開辟新紀元之意。至于“通寶”一詞,則為歐陽詢首創,意為流通中的寶物,故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開通”一詞在唐以前古籍中指打通,疏通,引薦之意。
“元寶”一詞在西晉陳壽的《三國志》中有記載,指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二者均與錢文含義根本搭不上邊。故可見讀成“開元通寶”有文史依托,顯得自然。而讀成“開通元寶”則缺乏文史依托,顯得突兀。另外,從精神內涵上來講,“開元通寶”能體現出唐朝包羅萬象,恢弘大氣,奮發進取的精神,也符合唐朝的時代背景。而“開通元寶卻無法體現任何積極向上的精神。從鑄期上來講,開元通寶作為非年號錢,鑄期很長。

開元通寶經久不息的奧秘就在于它被統治者們看做是吉語錢。讀成“開元通寶”能明顯體會到吉語就是“開元”,而讀成“開通元寶”卻無法體現任何吉語。故綜合以上分析,《舊唐書》的記載是正確,可靠的,而錢文的正確讀法就是“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錢文的文義是開新朝之元、新幣之元意,“通寶即為通行寶貨。唐朝建立后,從武德四年宣布廢止五銖錢,改行“開元通寶”錢,作為錢文有“爰創軌模創立一種新錢制的意思。在鑄制過程中,由給事中歐陽詢書的“開元通寶”新錢文的文義,還是受北周時所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這三大美泉的錢文的啟迪和借鑒?“永通萬國”則是流行在萬國更大范圍內,永通是永遠流通。

歐陽詢所擬用的“開元通寶之“通是有著一種沿襲關系的,仍然立足廣泛流通。所以,“幵元通寶”文義為開創了更大的流通寶貨。它既有當時的現實意義,又有希望能抵制和取代隋代五銖錢的歷史意義。歐陽詢為使新錢具有很高的威信,用自己書法之絕能,在小小徑八分的錢體上寫出四個端莊秀麗的八分書體隸字,并含篆體構架,章法精美,筆力雄健,外柔內剛,同時在鑄造工藝上狠下功夫,使“開元通寶”錢鑄造得重量足,內外廓精整峻深,錢文清晰高挺,錢體精美,這樣便自然取信于民,取代了低劣濫惡的隋代舊幣。

開元通寶值錢嗎 開元通寶的圖片
開元通寶價格及圖片 開元通寶升值空間大嗎
開元通寶值多少錢一枚 開元通寶市場行情如何
早期開元通寶值錢嗎 開元通寶小頭元是什么
開元通寶錢直徑重量是多少 開元通寶歷史背景及介紹
開元通寶和乾隆通寶區別在哪 開元通寶介紹及圖片
開元通寶鑄造背景介紹 開元通寶相關簡介
開元通寶如今已經成為了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其中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開元通寶的發生,也是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的緣故。開元通寶的誕生,在我國的錢幣發行史上具有著劃時代的地位。
開元通寶延續秦朝的方孔圓錢,它的直徑在2.2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量則是1.7克到5克不等,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
當然了,也有很多業內行家他們會將不同時間段的開元通寶價格表放在一起比對,為的就是了解不同版本在過去的整體價格走勢情況,以期更好的預估之后的價格,確定到底是否要投資。
唐朝錢幣上出現十二生肖的圖案,顯然是受到外國圖案系列貨幣的影響,實驗性地引用到中國文字系列貨幣的發行中。這在中國古錢發展歷史上,是有開創性的一件事,也是一個特例。
這是一枚制作精致的開元通寶母錢,是錢直徑25.5毫米,外緣輪寬2毫米,正面內廓7.5毫米、內穿7毫米,背面內廓8.2毫米、內穿6.5毫米,厚1.7毫米,重量4.2克。 母錢實際上是翻砂鑄錢的錢模。
至此,我國的金屬鑄幣正式脫離了以重量為錢幣名稱的體系,而稱之為“通寶”、“元寶”。開元通寶還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