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時光流轉,往事踩著斑駁的歲月前行。驀然回首,留在身后的那些深深淺淺的腳印,已風干成不老的回憶……言談中,他說自己很幸運,一次出差北京,在機場候機室里,兩百元買到了一個猴票四方聯。 收藏是一種心情,收藏不是富人的專利,收藏不分貧富。
時光流轉,往事踩著斑駁的歲月前行。驀然回首,留在身后的那些深深淺淺的腳印,已風干成不老的回憶……
那天,不經意到一位朋友辦公室,看到他喜形于色地拿著剛剛購買來的一本世界錢幣珍藏本在和他的朋友談他的收藏感受。言談中,他說自己很幸運,一次出差北京,在機場候機室里,兩百元買到了一個猴票四方聯。我說現在一張猴票已經1300元了,你四張白賺了五千元。
朋友詫異地問我:“你怎么這么清楚?你有收藏?”我平靜地說:“有啊,我也收藏郵票,只是我收藏的東西不值錢。”
談起收藏,通常總認為是一些藝術界大腕或是經濟實力雄厚人士的“專利”,平頭百姓似乎無緣沾邊。其實未必。也有平民化的收藏,收藏其實是一種心情。
我的一位同事,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收藏香煙盒。如今,他收藏的香煙盒,什么大鐘、豐收、大前門,什么中華、雙喜、福臨門,可謂琳瑯滿目。他收藏的香煙盒,可以品讀出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有一次,我送他一個香煙盒,我因看不懂英文單詞,說是美國的。他一看就說是韓國的,如獲至寶,非常感謝我,說是填補了他收藏的一個空白。
我的收藏,起先是賀卡。因為中學畢業后,我迷上了燈謎,到處投寄謎作給各地文化館、文化宮、職工燈謎協會,參加燈謎函猜。于是,便有書信頻繁往來,結交了一大幫志同道合的謎友。逢年過節,或者是參加燈謎函猜,都會收到來自各地謎友的明信片和賀卡。久而久之,我發現賀卡的種類繁多,圖文并茂。有的是一幅國畫,有的是一幀配詩攝影,有的是一頁剪紙,有的是電腦畫的圖畫。有的設計像小孩子的兒童樂園,有的打開它似乎讓你走進了一座古老的大宅院……另外,還有音樂的,立體的等等。于是我把這些納入收藏之列。有時候收到一些好的賀卡,會另有一番驚喜。有一年,我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信,打開是一張漂亮的賀卡,賀卡里還夾了一片香山紅葉的標本。原來是來自林業大學的一位學生給我寄來的新年祝福。此刻,我的心中盈滿了為人師者那份濃濃的滿足……
如今,我的收藏品種越來越多,譬如收藏各地報紙雜志,收藏奇石,收藏郵票、收藏謎書、收藏錢幣,但是,我的收藏都只是零敲碎打,一時愛好而已。而且因為家里房間比較狹小,房間很潮濕,有些收藏品如郵集里的不少郵票都濕透發霉了,有的報紙缺少必要的保護,變黃變脆了。我想,這或許是好多人玩收藏所碰到的尷尬吧。
有些人收藏只是為了升值,他們往往會因為升值不快或根本不升值而失落。我的收藏與升值無關,只是愛好而已。拍賣行可以有成千上百萬的青花瓷、和田玉。而對普通百姓來說,不起眼的火花貼、香煙盒、電話卡等等,都能成為心儀的藏品。曾經常見的毛主席像章、錄音帶、電唱機、筷子筒等和手工時代相關的物件也被視作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而被人們珍藏留存。
收藏是一種心情,收藏不是富人的專利,收藏不分貧富。在收藏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豐盈。收藏時光,就是收藏生命,就是收藏希望。
《第27屆上海桃花節集郵展覽》郵資機宣傳戳
解密一套郵票估價55萬背后的真相
我國歷史上發行的面值最小的普通郵票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軍閥郵票
貼著七張郵票的掛號信
閻澤川:“郵政局”名稱的由來
中國的各類集郵協會,數以千百計,辦有會刊會報的自然也數以千百計。郵會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黃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黃河集郵研究會一家,自然《黃河集郵》也是第一份以黃河命名的集郵協會會刊。
”可見無論是千古圣賢還是黎民百姓,對財富的渴求都是一樣的,只是要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就好。這枚郵票可不一般,名字就很吉祥,叫做“富百代”。
目前,一套由大龍郵票、慈禧壽辰郵票等85枚郵票組成的清代稀世珍郵在拍賣場上估價55萬,再次掀起了清代郵票收藏熱。 清代郵票的地位尊貴顯赫,像大龍郵票、小龍郵票,“華郵之王”紅印花等舉世聞名的重量級文物票,擁有任何一枚都足以讓藏者欣喜不已。
在前幾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這枚信封賣了240萬美元。
即便到了近代,中國也經歷了從軍閥混戰到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歷程。1916年到1928年的12年間,各地軍閥割據、群雄并起,紛紛向中央政權發起挑戰,折騰的昏天黑日,民不聊生。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報》上一篇文章《郵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細閱讀以后,發現刊登的郵票圖案不對頭,看來編輯、作者都在“搗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們身上體現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和高潔品質。
重金購買的“珍郵”,最終打水漂了。
近日,筆者經手了一起紀92《古代科學家》第一組(8-1)蔡倫像多“前”字的信銷票鑒定。持有者老王是某茶吧的老板,據其介紹,這兩枚“珍郵”是從一位茶吧的常客于某手中購得。于某的一系列舉動,使老王深信不疑。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軍閥郵票
即便到了近代,中國也經歷了從軍閥混戰到張學良“東北易幟”,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歷程。1916年到1928年的12年間,各地軍閥割據、群雄并起,紛紛向中央政權發起挑戰,折騰的昏天黑日,民不聊生。
陳雪飛:《紅山文化玉器》特種郵票首發背后的故事
”4月9日,在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博物館舉行的《紅山文化玉器》特種郵票全國首發式上,來自北京的退休干部陳學健手捧剛剛拿到手的郵票激動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