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珠海拱北口岸公安分局收到一封貼著七張郵票、從浙江寧波寄來的掛號信,信中洋溢著對拱北口岸分局的感激之情。”老人之所以回到浙江寧波以后還要特意寄來感謝信,就是為了尋找那位曾在危急關頭救助過他的女警。
老人的掛號信表達對珠海女民警的感激
近日,珠海拱北口岸公安分局收到一封貼著七張郵票、從浙江寧波寄來的掛號信,信中洋溢著對拱北口岸分局的感激之情。寄信人是一位袁姓老人,他在信中寫道:“人民警察為人民、愛人民的優良品質,我在貴區得到了親身感受,深為感激。”老人之所以回到浙江寧波以后還要特意寄來感謝信,就是為了尋找那位曾在危急關頭救助過他的女警。
今年1月9日,袁老伯與老伴從澳門旅游回來。老伯突然感到頭暈惡心,站立不穩,一旁的老伴擔心其危險,想立即找救護車將其送去醫院。可在這個陌生的城市,如何去醫院卻是個難題。危急關頭,他們走向了廣場的巡邏車,車上的女警官十分熱情地幫助他們,不僅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還讓他們上巡邏車休息,并倒熱開水給他們喝。救護車到達現場后,她向醫生詳細介紹了情況,并把他們送上了救護車。由于治療及時,老伯脫離了危險。礙于當時情況緊急,他來不及詢問該女民警姓名,但心中的感激之情難以平復。所以,老人家回家后,特意寫了這么一封感謝信來“尋人”。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老人所說的女警官是拱北口岸公安分局巡警大隊動勤中隊民警——趙柳珍。她是動勤中隊唯一的女警,同事們稱呼她為“珍姐”,工作三十余年,做過指揮調度,干過后勤財務,可謂“能文能武”。
趙柳珍看到這封信時顯得有些驚訝。她說,當天一起救助老人的,還有一位拱北口岸分局特勤中隊輔警,當時情況十分不好,如不及時治療恐有危險,她急忙倒熱水給老人喝,幫老人舒緩不適,并及時和醫院取得聯系。直到救護車趕到,她才松了一口氣。
在前幾年的一次拍賣會上,這枚信封賣了240萬美元。
不過我們都知道郵票曾經是作為郵資憑證而存在的,但是一定不知道郵票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用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因輔幣缺乏,就把郵票印在厚紙上,背面則印上與郵票面值相同的數值并注明”此郵票與輔幣等值流通“字樣。
中國驛運制度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組織的國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郵驛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華夏大地上的中華文明的杰出創造。從此“驛”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后代。 驛運制度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國之血脈”。
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8月25日,農行上海楓涇支行工作人員又成功阻止了一起針對藏友的新騙局。民警提醒,如果收到支票獎勵等信息,一定要跟警方聯系,也可以到銀行咨詢,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集郵是一項修心養性的娛樂活動,它可增長學識,陶冶情操,于身心健康皆有益。 有關部門抽樣檢測結果表明,一張郵票于小小方寸中竟可容納有上百萬細菌和病毒。
最近看到今年3月25日《南昌晚報》上一篇文章《郵票上的古代四大美人》,仔細閱讀以后,發現刊登的郵票圖案不對頭,看來編輯、作者都在“搗糨糊”。 四大美人的美,不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們身上體現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和高潔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