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蓋原票為“京烈版”、“港烈版”、“中華版”、“紐約版”等。各地加蓋字樣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別不同,計有河南7種;西川7種;閩浙3種;江西9種;湖南9種;廣西7種;云南4種;甘肅7種;貴州6種;東川3種;廣東8種;陜西4種;湖北4種。
1942年,中華郵政郵資變更,各地所存面值1角3分、1角6分、1角7分、2角1分、2角8分等郵票已不宜使用,郵政總局則命令各區管理局,將所存這些面值的郵票,一律就地自行加蓋“改作貳角”字樣,自1943年起陸續售用。加蓋原票為“京烈版”、“港烈版”、“中華版”、“紐約版”等。各地加蓋字樣各有不同。按原票版別不同,計有河南7種;西川7種;閩浙3種;江西9種;湖南9種;廣西7種;云南4種;甘肅7種;貴州6種;東川3種;廣東8種;陜西4種;湖北4種。
1~7 河南加蓋
發行日期:1943.5
加蓋全張枚數:50(10x5)
加蓋單位:各區郵政管理局
加蓋:西峽口預德印刷局
8~14 西川加蓋
發行日期:1943.5
加蓋全張枚數:(8)-(11)(13)-(14)200(2x10x10);(12)200(4x5x10)、200(2x10x10)
加蓋單位:各區郵政管理局
加蓋:大公印刷局
15~17 福建加蓋
發行日期:1943.6.5
加蓋全張枚數:(15)-(17)100(10x10);(16)(17)50(10x 5)
加蓋單位:各區郵政管理局
18~26 江西加蓋
發行日期:1943.8
加蓋全張枚數:(18)-(20)(22)-(26)200(2x10x10);(21)100(2x10x5)
加蓋單位:各區郵政管理局
加蓋:贛縣大東書局江西分廠
27~35 湖南加蓋
發行日期:1943.9.1
加蓋全張枚數:(27)-(32)(34)200(20x10);(33)200(10x20);(35)50(10x5)
加蓋單位:各區郵政管理局
加蓋:邵陽資一印刷社
36~42 廣西加蓋
發行日期:1943.9
加蓋全張枚數:(36)(39)-(42)50(5x10);(37)(38)50(5x10);100(10x10)
加蓋:大信印刷廠
43~46 云南加蓋
發行日期:1943.9.23
加蓋全張枚數:100x(10x10)
加蓋:大中華印刷公司
47~53 甘寧青加蓋
發行日期:1943.10.10
加蓋全張枚數:200(2x10x10)
54~59 貴州加蓋
發行日期:1943.10.27
加蓋全張枚數:(54)-(57)200(20x10)
加蓋:京漢印書館
60~62 東川加蓋
發行日期:1943.10
加蓋全張枚數:200(20x10)
加蓋:中央信托局印制處
63~74 廣東加蓋
發行日期:1943.10
加蓋全張枚數:(63)-(67)-(69)-(70)50(10x5)200(20x10);(68)50(10x5)
加蓋:曲江大芳印刷所
75~78 湖北加蓋
發行日期:1943.12
加蓋全張枚數:100(10x10)
陜西加蓋
發行日期:1943.12
加蓋全張枚數:100(10x10)
湖北加蓋
發行日期:1943.12
加蓋全張枚數:200(20x10)
1947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500元(橄綠)、1000元(綠與紅)、2000元、5000元。英國倫敦德納羅公司承印。 此版式票仍以國父像為主圖,圖案格式為左右兩旁邊框改繪火炬,通稱“火炬式”。
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的金圓郵票,其分數票中除國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號方體「金圓」兩字及5號方體阿拉伯數字特制字模,澆凸版,分四種形式加蓋。角數票另用5號楷字及5號方體阿拉伯數字澆版,加蓋改值,角數票字體特征如下:
1分及2分郵票需用特多,造冊處加蓋的票已經不足以使用,另將倫敦版蟠龍票交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加蓋,也用宋體字,但“國”字大,通稱“加蓋大國字”。
1942年,中華郵政發行。初期來不及打孔即發售應用,后又有點線齒及12.5-13度齒孔。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圖12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無齒*點線齒。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華書局。 1939,P12.5,梳式齒和線式齒兩種。最初由香港中華書局以雕刻凹版雙套色印制3種,以國父像為中心圖案。國徽兩旁雙橫線內為空白,通稱“空框”。
民國26年國內各地互寄平信郵資為5分,庫存4分郵票既不適用,且與5分票同為綠色,發售時易于混淆,以部分加蓋改為1分票,以便與未加蓋之4分票搭配售用。1分票于民國26年3月間發行,8分及1角2種續于民國27年7月間發行。
普56 上海大東版飛雁圖基數郵票
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若干省區,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同時另印基數郵票售用,規定在使用銀圓地區按照基數售收銀圓,在使用金圓券地區,則按當地折合率折售金圓券。
普41 倫敦三版孫中山像郵票
抗戰期中,郵票多在后方印制,國內因限于技術及物質條件,制品均嫌粗陋。 全套原有7種面值,其中1元、2元兩種于民國33年10月發行。20元、30元、50元等3種于民國35年3月起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