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供應“金圓”面值郵票應急,中華郵政就將印花稅票加蓋郵政標記暫代郵票使用。印花稅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兩種。平版承印廠有大東、大業(yè)、中央、振明四廠;凹版有大東、大業(yè)等不同版別,細微處各有特征可分。
1948年,幣值改“金圓券”之后,留存大量的“國幣”面值印花稅票。為供應“金圓”面值郵票應急,中華郵政就將印花稅票加蓋郵政標記暫代郵票使用。印花稅票原票有平版及凹版印刷兩種。平版承印廠有大東、大業(yè)、中央、振明四廠;凹版有大東、大業(yè)等不同版別,細微處各有特征可分。印花稅票加蓋“金圓”簡述如下: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用黑、紅、藍色加蓋于平版各版,不計版型區(qū)分共10種;上海現代書局用黑色或紅色加蓋4種;上海三一印刷廠用黑、紅、藍、綠色加蓋16種;漢口復興的商館用黑、藍、綠加蓋11種。
(1)上海現代加蓋
1949.1(民國三十八年)印制,國幣印花稅票加蓋改作金圓郵票工作,首由上海現代書局承辦,用膠版于原票上下兩邊以特繪的花紋,將原印的「中華民國印花稅票」及國幣數值蓋沒。并在票面中央分3行橫印「中華民國郵政」、阿拉伯數字及金圓數值,字型特小。加蓋顏色黑或紅。
(2) 上海永寧加蓋
1949.1(民國三十八年)印制,現代加蓋之票字體較小,不甚清晰,繼由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加蓋,字體改大,且改用特制之凸版加印,上下邊花紋較現代加印者多1曲折,其余字樣排列格式或現代加蓋者大致相同。加蓋顏色黑、藍、紫、赭或紅。
(3)上海三一加蓋
1949.1(民國三十八年)印制,三一印刷公司加蓋之票上下邊花紋與現代書局加蓋者相似,格式亦同,惟字體較大,花邊中央部份較扁。加蓋顏色紅、藍、黑、綠等。
(4) 漢口加蓋 (38年4月發(fā)行)
1949.4(民國三十八年)印制,湖北郵區(qū)收到漢口稅局移交的國幣面值印花稅票甚多,為節(jié)省運寄手續(xù),乃由上海供應處寄發(fā)字模,在當地交商加蓋改作金圓郵票售用。原票為大東書局平印之10圓及20圓稅票,由漢口復興印書館以滬制字模,澆制鉛字粒,拼排活版,用足踏圓盤機加蓋,字體與上海永寧、31等廠加印者頗相似,惟上下邊花紋圖形方向相反,上海印者均內向。漢口印者則外向,又上海所印花紋每邊均系1整條,漢口加印者,50圓至10萬圓票每邊分3小節(jié),50萬圓至500萬圓票則分2小節(jié)或3小節(jié)。加蓋顏色黑、藍或綠。
各版印花稅票之區(qū)別自改用金圓券后,各地稅局余存大量國幣面值印花稅票,均將作廢,乃整批按國幣面值折合金圓券讓售與郵局,以備加蓋改值當作郵票使用。此項印花稅原票,最先由中央印制廠承印,嗣以印制不及,另由大東、大業(yè)、振明各印刷廠商協(xié)同印制。早期印成之稅票均系用膠版平印者,版紋較粗,嗣改用雕刻凹版精印。各廠所印之票均為海陸空聯(lián)運圖,現將其最顯著之異點附圖說明如下:
(一)平版稅票
(1)中央、大業(yè)、大東3廠所印者,其左右2邊柱頭均為鉤藤花,下邊中段為橫直交織之線條,無花朵;振明廠所印者2邊柱頂為套扣花,下邊中央除垂直線外另繪細花1朵。
(2)中央、大東、大業(yè)3廠所印之不同點在右下角大船尾后3角形–另1船之遠景下,空白者系中央印,加1小豎者系大東印,加1英文「Y」字母者系大業(yè)印。
(二)凹版稅票
中央印者2邊柱頂之回鉤花中空白。大東印者柱頂回鉤中左邊加1英文字母「D」,右邊加1英文字母「T」。大業(yè)印者柱頂回鉤中字母與大東印者同,惟在左邊柱形框之內緣上端,加1反寫之英文字母「E」。
“倫敦二版”俗稱雙票。 1分,橘黃,出現一種變體票:“中”字下的第二條橫線完整。 P.S. 從印制版別上看,第一版應為“雙圈”票,第二版才為“單圈”票;從發(fā)售時間上區(qū)分,“單圈”票在先,“雙圈”票在后。
1945.9.17~9.5,五號黑體字鑄模加蓋,橫距4mm,50,100,200,[Pr]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 1945年8月抗戰(zhàn)勝利,由于運輸擁擠,光復區(qū)郵局所需國幣郵票,一時無法自后方運到。 2分,藍,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 1分,桔黃,復蓋。
1947,中華郵政發(fā)行。其中部分郵票紙質有厚薄之分,圖幅也有闊版、窄版、高版、矮版的差異。因該票右下角邊框中有梅花圖案,也稱“梅花一版”。
1944年,中華郵政發(fā)行。圖案與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相同,唯母模暗記不同,刷色也不同。紙質有宣紙,道林紙等。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2分,橄綠。 3分,紅棕。 16分,橄棕。 該局后期承印票,采用特制的篆文郵字水印紙,共5枚,其圖案刷色版模與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線式齒和梳式齒。
1938.11.11,雕刻版,P12.5,19.5mm*23mm,50,[P]香港中華書局。 1939,P12.5,梳式齒和線式齒兩種。最初由香港中華書局以雕刻凹版雙套色印制3種,以國父像為中心圖案。國徽兩旁雙橫線內為空白,通稱“空框”。
普54 重慶華南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
民國38年春,京滬受到威脅,由上海印制郵票供應西南各區(qū),中斷,于是將大東書局滬廠印制金圓郵票之原圖案,以照相制成玻璃版,航寄重慶,交由華南印刷廠翻制膠版,用平印方法添印。圖案文字雖相同,惟版紋更較大東廠平版者為粗糙,紙質亦較粗松。
普13 北平版烈士像郵票
2.5分,玫紫。 8分,橘紅。 13分,藍綠。 17分,橄綠。 20分,紅棕。 30分,紫棕。 40分,橘黃,出現一種變體票:疊模。 另1分郵票與國父像倫敦版2分、5分、2角5分郵票合訂成郵票小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