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的金圓郵票,其分數票中除國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號方體「金圓」兩字及5號方體阿拉伯數字特制字模,澆凸版,分四種形式加蓋。角數票另用5號楷字及5號方體阿拉伯數字澆版,加蓋改值,角數票字體特征如下:

(1)上海大業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0月
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的金圓郵票,其分數票中除國父像渝中央版30元改5分外,均用5號方體「金圓」兩字及5號方體阿拉伯數字特制字模,澆凸版,分四種形式加蓋。角數票另用5號楷字及5號方體阿拉伯數字澆版,加蓋改值,角數票字體特征(圖20100118-2-61)如下:
1. 金圓之「圓」字略小而圓,稜角不顯。
2.「角」字第3筆1撇較短,下端直鈍,框內「土」部2橫與右側1撇相連。
3. 阿拉伯數字為粗細一律之全角方體字。
大業公司加蓋之票中,有重慶中華版70元改金圓1角者,字體特異,是借用永寧廠之字模制版加蓋。加蓋顏色黑或紅。
(2) 上海三一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0月9日
上海三一印刷公司系用5號楷字及5號書版體阿拉伯數字澆版分別以藍、黑、紅、橘紅、綠或玫紅色加蓋改值,所用字體特征(圖20100118-2-62)如下:
1.「圓」字較肥而圓,框內「員」部與兩側相距較闊。
2.「角」字第3筆一撇長而彎,下端尖銳,框內「土」部與兩側均連接。
3. 阿拉伯數字為書版體,筆劃有粗細,字型較小。
(3) 上海永寧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0月12日
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承印之票,除國父像上海大東2版500元改金圓半分票系用方體字加蓋外,其余均以該廠特制之5號楷體字模及5號書版體阿拉伯數字澆制凸版,以黑或紅色加蓋改值。其字體特征(圖20100118-2-63)如下:
1.「圓」字稜角顯著,筆劃有力,第1豎頂端突出。
2.「角」字內「土」部2橫與兩側不連。
3. 阿拉伯數字為書版體,筆劃有粗細,字型較31加蓋者略大。
(4) 上海順發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2月
(5) 上海元華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2月
5角郵票需用特多,另將國父像上海大東2版6仟元原票分交上海順發印刷所及元華印刷廠以5號楷字及書版體阿拉伯數字制版,分別加蓋黑或藍色改值。其字體特征如下:
1.「圓」字與永寧字體頗相似,惟第1豎上端不突出,「員」部之「口」較「貝」略窄。
2.「角」字亦與永寧之「角」字相似,惟第3筆1撇,較直且短鈍。
3. 阿拉伯數字筆劃較細,「5」字第1豎略斜。
(6) 成都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2月7日
西川郵區奉準交成都昌文印刷所,將國父像上海大東版郵票,以5號楷字及阿拉伯數字拼排活版加蓋黑色改值,全組計2枚。其特征如下:
1.「角」字末筆1豎較長,穿過2短劃,上海各廠加蓋之「角」字末豎均至第2短劃而止。
2. 數字「1」或「2」與「0」間距離頗寬,且不整齊。
(7) 南京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12月
南京郵政儲金匯業局印刷所以5號方體鉛字及阿拉伯數字,先以活版,繼以澆版,加蓋黑色改值,前者「金圓」與「1角」間距離約8公厘,后者距離9 1/2 公厘,以前各廠除分數票外均無以方體字加蓋者,故極易辦別,全組計2枚。
(8)福州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8年4月30日
福建郵區以缺乏高面值郵票,經奉準以國父像上海大東3版郵票5種,交由福州中華印刷所以5號楷體字及新5號阿拉伯數字拼排活版加蓋,用紅或黑色改值,因面值過高,阿拉伯數值省去角分位。
37年8月20日幣制改革,政府明令以金圓券代替國幣,規定每1金圓合國幣3佰萬元。時間倉促,新郵票趕印不及,改幣之初即照上述比率,以國幣郵票折合金圓券值售用。同時趕印加蓋改作金圓郵票,自10月7日起普遍售用。各種法幣面值郵票自38年1月1日起一律停售,存于公眾手中者,可通用至38年1月底為止。
普44 倫敦四版孫中山像郵票
普59 上海大東版孫中山像改作基數郵票
普19 香港中華三版有水印孫中山像郵票
普49 包裹印紙改作“金圓”郵票
普39 重慶大東版孫中山像郵票
但至同年12月1日,國內平信郵資再度改為1角6分,其他尚未加蓋的各地區,沒有再加蓋。數字的字體較小,位置略高,與「作」「分」2字相齊。
1942年底起,中華郵政內地郵資增為平信5角、掛號1元、快遞2元,致使5角面值郵票需要量驟增。同時將停售的“國內平信附加已付”加蓋郵票上劃去原蓋字樣,另加蓋“伍角”字樣出售。加蓋字樣及劃線粗細式樣各有不同。
0.5分,深褐; 1分,桔黃; 2.5分,玫紫; 4分,藍灰; 15分,棕紫; 30分,棕紫,出現一種變體票:橫雙連直縫漏齒; 北平版票齒孔為14度,香港版雖亦有14度票,但極少見,一般均屬12.5度之中齒票。
窄版又稱“長短線”,也就是說“長短線”只存在窄版情況,寬版不存在。初次印成之票,共5億余枚,自20年8月中旬起陸續在上海交貨,原定9月1日開始發行,因發現其誤將國徽之白日內圈印成雙線,通稱“雙圈”,當即急電德納羅公司指正,要求立即改版另印。
0.5分,灰棕。薄紙出現一種變體票 :橫雙連中縫漏齒。 1分,桔黃。 2分,草綠。 3分,藍綠。 4分,橄綠。 5分,玫紫。 8分,桔紅。 15分,深藍。 20分,棕紅。 30分,紫棕。 1元,褐、桔棕。 20元,藍、紫。
郵票介紹: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傳世很少。其中14種為1941年2月21日發行,2分及翠藍8分為1941年4月21日發行。 2009年1月18日,2元國父像倒蓋票在斯賓客拍賣行郵票拍賣會上拍出£72,000的價格。
普28 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香港淪陷。香港印刷郵票已無可能,中華郵政就委托重慶中央信托局印刷廠及福建南平的百城印務局分任印票工作,自1942年起陸續發行。齒孔度數為10.5-12及13。紙質較復雜,分有條紋土紙,無條紋厚、薄士紙,無條紋厚、薄士紙,道林紙等。
普22 香港大東版孫中山像加蓋“暫作肆分”郵票
4分,出現兩種變體票:“暫作肆作”、雙聯,一枚漏齒。 29年9月20日起調整郵資,本埠平信費,每20公分由2分改為4分,4分郵票用量驟增,新票未印成前,經先將庫存最多之5分郵票于票面兩旁及下端,加蓋「暫作肆分」及阿拉伯「4」字,改值售用。
普47 上海大東三版孫中山像郵票
1948年,中華郵政發行。圖案與“大東二版”基本相同,但區分較容易:“大東三版”面值都在萬元以上,且為單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東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東三版”無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東書局水印。也稱“梅花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