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東川郵區奉令將庫存國父像各版金圓郵票10種,交由重慶華南印務局以特制隸書字模澆制凸版,于國父像右邊以黑或紅色加蓋改作銀圓數值,左邊阿拉伯數字,并以十字形花紋蓋沒下端原票數字。

(1)重慶加蓋
發行日期:1949.8(民國38年)
東川郵區奉令將庫存國父像各版金圓郵票10種,交由重慶華南印務局以特制隸書字模澆制凸版,于國父像右邊以黑或紅色加蓋改作銀圓數值,左邊阿拉伯數字,并以十字形花紋蓋沒下端原票數字。計改2分半兩種、5分四種、10分兩種、15分及25分各一種,分發西南各郵區售用。
(2)廣州加蓋
發行日期:1949.9.5(民國38年),加蓋全張枚數:200(20*10)
廣東郵區因上海郵政總局供應處寄發的基數郵票緩不濟急,將國父像上海大東1、2版金圓郵票,交由廣州南京印務局以5號楷字于國父像下端以黑色加蓋改值,右上角標明阿拉伯數字。另有金圓20元改作銀圓1角5分,以及改作3角5分、5角5分3種,未發行。
38年7月2日再度改革幣制,8月1日起郵資一律照銀元券收費,以國父像華南版及上海大東版金圓郵票2種,由重慶、廣州兩地加蓋改作銀圓郵票。
普58 印花稅票改作單位郵票
普54 重慶華南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
普50 上海大東一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
普48 孫中山像烈士像加蓋“金圓”改值郵票
普22 香港大東版孫中山像加蓋“暫作肆分”郵票
普27 孫中山像及烈士像“改作肆角”郵票
1941年11月1日新聞紙郵資由半分調整為1分,半分郵票不復適用,各區郵政管理局分別將存票就地加蓋改作1分票售用。此項加蓋票,通用于廣東郵區,故稱湘粵加蓋。
1949年9月,中華郵政發行香港亞洲版單位郵票。圖案和刷色等與“上海大東版”單位郵票相同。香港亞洲石印局承印。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分(黃綠)、2分(桔)、4分(藍綠)、10分(紫)、16分(桔紅)、20分(藍)、50分(棕)、100分(淺藍)、500分(紅)。重慶華南印刷廠承印。 2分,桔黃,出現一種變體票:橫縫及頂邊漏齒。
1948年,中華郵政發行。圖案與“大東二版”基本相同,但區分較容易:“大東三版”面值都在萬元以上,且為單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東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東三版”無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東書局水印。也稱“梅花二版”。
1元,褐、紅棕:發行量155,000; 5元,灰藍、紅:發行量135,000; 10元,紫、綠:發行量150,000; 20元,藍、玫紫:發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所謂“半鈕”“全鈕”通俗講是指票中孫中山像衣領下的紐扣,是整個或是顯示一半。
1944年,中華郵政發行。圖案與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相同,唯母模暗記不同,刷色也不同。紙質有宣紙,道林紙等。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